1. 计算机的网络根据器规模可以分为LAN(局域网 Local Area Net)和 WAN(广域网 Wide Area Net)

1.1 LAN

Untitled

1.2 WAN

Untitled

  1. 计算机使用模式的演变
计算机使用模式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受到技术、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是计算机使用模式演变的一些关键阶段:

1. **第一阶段:批处理系统(1950s - 1960s)**
   - 初始阶段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应用。
   - 用户通过批处理系统提交作业,等待作业完成后才能获取结果。

2. **第二阶段: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环境(1960s - 1970s)**
   - 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计算机。
   - 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适用于商业、科学和教育等领域。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1980s - 1990s)**
   - IBM PC的出现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推广带动了个人计算机的兴起。
   - 计算机变得更加普及,个人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和娱乐。

4. **第四阶段:互联网时代(1990s - 2000s)**
   -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计算机使用的方式。
   - 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变得日益重要,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兴起。

5. **第五阶段:移动计算和智能化(2000s - 至今)**
   - 移动设备的普及推动了计算的移动化。
   -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改变了人们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应用程序变得更加个性化和便捷。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机带来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6. **未来趋势: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未来)**
   - 边缘计算强调在离数据源更近的地方进行计算,提高响应速度。
   - 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有望在某些领域引领计算机科学的新时代。

这些阶段代表了计算机使用模式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大致轨迹。
同时,计算机使用模式的演变也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区表现出差异,取决于当地的技术水平、文化和经济状况。
  1. 互联网协议
计算机协议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时所遵循的一组规则和约定。这些
规则和约定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等,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协议:

1. **TCP/IP协议族:**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
   - **IP(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负责网络层的寻址和路由。

2.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递超文本的协议,是Web通信的基础。

3.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 在HTTP的基础上添加了安全层,通过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4.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 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5.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协议。

6.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和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 用于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POP3通常下载邮件到本地,而IMAP保留邮件在服务器上,允许远程管理。

7. **DNS(Domain Name System):**
   - 用于将域名映射到IP地址的系统,使人类更容易记住域名而不是IP地址。

8.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 用于网络设备之间的管理和监控。

9.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 用于动态分配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其他配置信息。

10.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用于在IP网络上发送控制消息,如错误报告。

这些协议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通信的基础,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能够协同工作,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
  1. 协议分层
计算机协议分层是指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从而实现模块化设计和互操作性。常用的协议分层模型包括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和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

1. 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一个四层的模型,与OSI模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网络接口层(Link Layer):对应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网际层(Internet Layer):对应OSI的网络层。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对应OSI的传输层。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对应OSI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2. OSI参考模型:
   OSI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个层次的功能如下: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处理传输介质上的原始比特流,主要关注硬件、电缆和物理接口。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提供可靠的点对点通信,处理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以及在网络中寻址。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负责数据的分段、重组、流控制和错误恢复。
   - 会话层(Session Layer):管理会话控制,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数据的格式、编码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兼容性。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处理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在实际网络通信中,TCP/IP模型更为广泛使用,而OSI模型则更多用于理论和标准化的讨论。不同层次的协议负责不同的功能,这种分层模型有助于简化网络设计、管理和维护。

4.1 OSI参考模型

4.1.1 每一层作用图解

Untitled

4.1.2 数据如何传输?

Untitled

4.2 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有连接